2021文化領導力論壇:重劃城市文化邊界—摘要紀錄

主題專案
PAA Projects
6

工作坊三:如何翻轉紙本媒體?

數位媒體的興起伴隨著紙本媒體的式微,人們透過紙本取得資訊的成本已遠比數位多出許多。在數位浪潮下,仍有新興媒體選擇以紙本出版品,作為探索媒體可能性的媒介,藉由不斷調整呈現樣態,建立起觀察感受和價值理念的傳遞管道,並且將個人與實體世界重新連接。

演講人:李取中 《大誌雜誌》、《週刊編集》創辦人暨總編輯

本場工作坊邀請《大誌雜誌》、《週刊編集》創辦人暨總編輯李取中,分享其媒體探索之路及價值理念,並探討不同媒介的應用。

數位浪潮衝擊,紙媒市場萎縮,如何翻轉紙本媒體?李取中說,「對我而言,重點不是數位或紙本的選擇,而是視角和價值的選擇。」媒體產製內容,背後都有其觀察視角和價值體系,「身為媒體,該思考的是如何在不同媒介裡把觀點和價值確實傳遞給讀者。」

談到紙本和數位媒介的差異,他指出,數位環境裡容易受到紛雜的訊息干擾,反觀紙本閱讀過程沒有超連結,因此在觀念傳達上的效果紙本優於數位媒介。另外,紙本刊物有數位媒介無法傳達的觸感和重量,但數位媒介在多媒體互動上又勝過紙本刊物。他強調,「兩者只是使用特性不同,並非互斥。」

踏入紙本媒體前,李取中投身網路業十多年,包括負責「奇摩站」首頁新聞挑選、成立「樂多」,開發網路應用平台、推出「樂多新文創」線上誌,邀集近百位分布全球的外稿作者,撰寫文化、藝術主題專文。因緣際會下,他認識到《The Big Issue》以社會企業發行刊物的模式,而後促使他前往倫敦總部取得名稱授權。

2010年四月《大誌雜誌》發行創刊號。李取中說到,「翻轉視角」是他經營刊物的重要思維。他從「空間視角的翻轉」談起──1968年《全球型錄》創刊號的封面是從太空拍攝的地球全景,「若把視角轉由外太空看向地球,象徵體制的疆界消失了,」他說,「當一個人能抽離體制面去思考,就能回歸個體,同時以更宏觀的角度看世界。」這就是《大誌雜誌》提供給讀者的視角。

「時間視角的翻轉」則啟發自「萬年鐘」,亦即以一萬年為時間跨度的時鐘。將時間概念擴大,從更長遠的視角思考才能看清事物本質,而這也是《週刊編輯》的精神來由。《週刊編輯》同樣基於跳脫體制面的視角,從「人」為出發點,談人與文化、與自然等的關係。

數位媒介興起,讀者的注意力不斷被瓜分,李取中認為,「此時必須重新定義紙本媒介。」在沒有網路的時代,紙本刊物的功能是為讀者提供充足的資訊量,但網路普及後,資訊取得管道更多元且迅速;紙本媒介的角色必須由過往的傳遞資訊,轉變為價值和感受的傳遞,藉由紙本的重量、觸感、文案、圖像、設計編排,帶給讀者更廣闊的視野、更深刻的閱讀感受。

- Explore and integrate resources in the performing arts industry -

探索、整合表演藝術產業資源 - 表演藝術聯盟
表盟粉絲專頁
+886-2-2362-2227 / paa@paap.org.tw
©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.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 版權所有